蘇政辦發〔2018〕37號
各市、縣(市、區)人民政府,省各委辦廳局,省各直屬單位:
為貫徹落實《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工作的指導意見》(國發〔2016〕55號)、《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〈江蘇省“十三五”時期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(試行)〉的通知》(蘇發〔2017〕14號)、《省政府關于加快江蘇政務服務網建設的實施意見》(蘇政發〔2017〕53號)文件精神,深入推進我省“放管服”改革,現就建立完善基層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體系提出如下指導意見。
一、總體要求
(一)指導思想。
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,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深入推進簡政放權、放管結合、優化服務改革,按照全省行政審批“網上辦、集中批、聯合審、區域評、代辦制、快遞送、一號答、不見面”的改革要求,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,優化服務流程,創新服務方式,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透明度,形成線上線下聯動、覆蓋城鄉的政務服務體系,提高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,共享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發展成果。
(二)基本原則。
堅持統籌規劃。整合政府部門公共服務職能和資源,統籌利用現有電子政務公共平臺和部門條線業務應用系統,促進各層級、各部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聯動,實現基層公共服務信息化集約發展。
堅持問題導向。以解決基層群眾最為關注和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為導向,緊緊圍繞社會公眾和企業辦事需求,加快推進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向基層延伸,不斷擴大政務服務惠及范圍。
堅持統一標準。加大基層政務服務工作機構、隊伍建設力度,進一步規范基層政務服務流程,優化基層綜合政務服務平臺建設,推行機構、隊伍、流程、服務等標準化。
堅持開拓創新。運用“互聯網+”思維,創新服務模式,簡化優化辦事流程,增強政務服務的主動性、精準性、便捷性和智慧化水平,提高基層群眾辦事滿意度和獲得感。
(三)工作目標。
到2018年底,各地要依托江蘇政務服務網,建設鄉鎮(街道)政務服務統一門戶和村(社區)網上服務站點,全面公開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政務服務事項和便民服務事項辦理指南,推動適宜上網運行的事項實現網上申報、網上辦理,打造規范、透明、便捷的基層網上服務體系。加強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為民(便民)服務中心建設,推進基層行政審批服務職能部門向鄉鎮(街道)為民服務中心集中,加快基本公共服務事項進駐村(社區)便民服務中心,年內建成覆蓋省、市、縣、鄉、村五級的政務服務體系。
到2019年底,各地全面完成基層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體系建設,完成江蘇政務服務網向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延伸實施工作,實現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基層全覆蓋。通過線上政務服務平臺和線下實體政務大廳融合發展,全面實現政務服務網絡化、標準化、均等化。
二、工作任務
(一)梳理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服務事項清單。
各縣(市、區)按照省機構編制(審改)部門提供的行政權力事項清單、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事項清單,梳理編制本地區鄉鎮(街道)政務服務事項清單,結合實際編制村(社區)便民服務事項清單,并對每個事項的基本信息(包括名稱、類型、依據等)、辦事指南信息(包括辦理時限、辦理條件、辦理流程、裁量標準、所需材料、收費情況等)進行標準化梳理。在此基礎上,錄入江蘇政務服務網政務服務事項庫,實現統一名稱、統一編碼、統一規范、統一管理。
(二)推動江蘇政務服務網向鄉鎮(街道)延伸。
江蘇政務服務網增設鄉鎮(街道)服務頻道,各縣(市、區)組織轄區內各鄉鎮(街道)完善頻道內容,全面公開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政務服務事項和便民服務事項,提供規范、準確的辦事指引。村(社區)在所屬鄉鎮(街道)服務頻道中設置欄目,不單獨建設服務站點。
(三)完善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綜合服務管理系統。
各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原則上不再單獨建設政務服務綜合管理系統,各縣(市、區)將現有政務服務綜合管理系統向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延伸。已實現“一級開發、兩級使用”的設區市對現有政務服務管理系統進行升級改造,適應市、縣、鄉、村四級使用。
(四)推進鄉鎮(街道)服務事項上網運行。
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,確定適宜上網運行的鄉鎮(街道)政務服務事項。在江蘇政務服務網鄉鎮(街道)頻道開設網上統一申報入口,在線受理政務服務事項。鄉鎮(街道)現有移動客戶端要集中整合,并覆蓋轄區內各村(社區),避免多頭開發重復投入。要從便民利企的角度,依托鄉鎮(街道)為民服務中心和村(社區)便民服務中心,探索網上代辦、多級聯動辦理等服務模式,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體系。
(五)推進實體服務大廳標準化建設。
推進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實體服務大廳規范化建設,全省統一規范名稱,鄉鎮(街道)為“為民服務中心”,村(社區)為“便民服務中心”。整合現有各類資源,通過新建、購買、置換、改(擴)建、項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方式,充分利用黨政機關服務設施、黨群組織活動場所、村(社區)服務設施等場地,規范推進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實體服務大廳建設,將綜治、信訪、司法、民政、計生、農經、工商、稅務、國土、城建、人社等職能納入集中統一管理,避免重復建設。推廣“集中辦理、一站式辦結”模式,即鄉鎮(街道)各站所工作人員全部集中辦公,事項全部進駐窗口辦理。
(六)探索建立全科政務服務模式。
各縣(市、區)要指導幫助各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建立健全全科政務服務機制,由“單一窗口”向“全科窗口”轉變,由“一專多能”向“全科全能”轉變,實現“一口清”導辦、“一窗式”受理、“一條龍”服務。在各鄉鎮(街道)為民服務中心、村(社區)便民服務中心設置全科窗口,加強上下層級之間、線上線下之間工作協同,對全科窗口合理授權,不斷推動實現“不見面審批(服務)”。加強全科人員的選拔、教育、培訓和管理,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。鄉鎮(街道)要逐步組建專業化的基層全科政務服務隊伍,可以專職聘用也可抽調本級相關職能部門中的優秀中青年干部擔任;村(社區)要積極組建全科社工隊伍,可以由專職社工擔任、村(社區)干部、大學生村官、網格員等兼任。
三、組織保障
(一)加強組織領導,明確責任。
各市、縣(市、區)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基層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體系建立完善工作,切實加強組織領導。各設區市要加強對各縣(市、區)的工作指導,明確工作目標、進度安排,及時研究解決實施中遇到的共性問題。各縣(市、區)要制訂實施方案,精心組織推進,落實必要的經費保障。各市、縣(市、區)人民政府辦公室(廳)要牽頭負責統籌推進、監督協調本地區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工作,省政務服務管理部門負責政務服務網建設和實施,以及組織提供公共服務事項參考目錄,省機構編制(審改)部門負責提供行政權力事項清單參考目錄,省法制工作部門負責行政權力事項的合法性審查,省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,協同配合,確保工作順利推進。
(二)加強督促檢查,強化考核。
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基層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工作績效考核制度,納入本地區政務公開工作考評和政府績效考核體系,加大考核權重。列入重點督查事項,定期通報工作進展和成效,并向社會公開。對組織不力、不按時完成目標任務、網上事項維護不力,以及網上辦件數量過少、質量不高等情況,視情節給予相關的責任追究。
(三)加強宣傳推廣,體現成效。
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建立完善基層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體系工作成果的宣傳推廣,充分利用電視、廣播、報刊、微博、微信等媒體,以及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為民(便民)服務中心、政務(村務、居務等)公開欄、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等多種渠道,面向服務對象宣傳網上辦事相關內容,提高用戶知曉度和使用率。
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
2018年4月10日
(此件公開發布)